4月20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主办的“重点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提升”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评估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会在笃行楼成功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姜长云研究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李锐研究员、东北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唐加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主任李晓华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雪洁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部部长张红凤教授等特邀专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改革与战略》编辑部、《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产业组织评论》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东北财经大学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评估及对策研究”首席专家肖兴志教授从研究缘由、逻辑思路和正在开展的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项目汇报。他指出,该项目从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使命的视角选择了铁矿石、油气和粮食产业作为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估的研究对象,从供需错配的经济层面和大国博弈、地缘政治风险的非经济层面剖析了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风险类别,着重阐释了理论基础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并强调对韧性评估方法和监测预警机制的开发是课题重点聚焦的研究内容。整个项目从理论到产业,再到政策,刻画不同冲击的影响,提出不同情景的应对政策,建立起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理论框架、评估方法和政策体系,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肖兴志强调,韧性评估依赖于可靠详实的产业链数据和评估方法,项目组筹备建设了“重点产业链安全评估与监测中心”和“重点产业链监测大数据平台”,以调试各类监测预警模型、摸清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估步骤为切入点,协同推进理论阐释、韧性评估和政策设计等核心任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子课题负责人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于左研究员、辽宁(大连)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苏杭教授、金融学院杨默副教授分别就子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内容、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
与会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设计,并就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推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一是建议聚焦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抓住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二是结合供应链韧性和系统韧性的视角,提出针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共性理论研究框架,产出一般产业链类型的韧性评估理论与方法,在国际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三是未来可将更多的大宗商品类别纳入到研究范畴,从上下游企业能力匹配的视角研究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的问题;四是在政策建议部分增加普适性的研究,从产业链供应链核心地位提升的角度研究产业链再造过程中我国扮演的角色问题。
在“重点产业链安全评估与监测中心”揭牌仪式上,肖兴志和姜长云以及其他特邀专家为中心揭牌。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郭晓丹对“重点产业链安全评估与监测中心”和“重点产业链监测大数据平台”进行介绍。“重点产业链安全评估与监测中心”旨在聚焦我国产业链布局和运行过程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及时捕捉重点产业链断链风险,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重点产业链监测大数据平台”作为中心的核心产品,依托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测算并动态监控产业链韧性水平,预警产业链风险。与会专家对“重点产业链监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表示了极大关注,一致认为该平台的建设富有创新性和现实意义,能够为动态监测我国重点产业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下午,“重点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提升”研讨会在笃行楼七楼举办。共有12篇产业链韧性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在分论坛上得到报告和点评,与会者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取得了学术交流的预期效果。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东北财经大学重点产业链韧性与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入新阶段,将进一步推动学校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